食品機械是指把食品原料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過程中所應用的機械設備和裝置。食品機械主要可以分為食品加工機械、包裝設備兩大類。食品機械的發展歷程是怎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食品機械的發展歷程,食品機械的發展歷程一共分為三個階段,讓我們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階段
20世紀50年代以前,食品的生產加工主要以手工操作為主,基本屬于傳統作坊生產方式。僅在沿海一些大城市有少量工業化生產方式的食品加工廠,所用的設備幾乎全是國外設備。而糧食加工廠情況略好于食品加工廠。此階段的工業化生產的糧食加工廠主要是以面粉的工業化生產加工為主。但同樣,面粉廠所用的設備也幾乎全是國外設備??梢哉f50年代以前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像樣的專門生產食品機械的工廠。
第二階段
50-70年代,食品加工業及食品機械工業得到很大的發展,全國各地新建一第二階段大批食品加工廠,尤其是面粉、大米、食用油的生產加工廠。在多數主要的糧食加工廠中基本上實現了初步的機械化工業生產方式。但同期的食品加工廠尚處于半機械半手工的生產方式,機械加工僅用于一些關鍵主要的工序中,而其他生產工序仍沿用傳統的手工操作方式。
與此階段食品工業發展相適應,食品機械工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全國各地新建了一大年的發展,使得國產批專門生產糧食和食品機械的制造廠。國內的食品機械工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是的國產食品機械基本能滿足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需求,為此階段實現食品工業化生產做出了重大貢獻,食品機械工業已初步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機械工業。
第三階段
80年代以后的改革年代以后,食品工業得到迅猛發展。這得益于進入第三階段,開放政策,隨著外資的引入,出現了很多外商獨資、合資等形式的食品加工企業。這些企業在將先進的食品生產工藝技術引進國內的同時,也將大量先進的食品機械引入國內。受此影響,再加上社會對食品加工質量、品種、數量要求的提高,極大地推進了我國食品工業及食品機械制造業的發展進程及速度。
此階段,通過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食品機械技術,使我國的食品機械工業的發展水平得到很大提高。80年代中期,我國糧食加工業和食品加工業實施了第一輪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工程。經過這一輪的技術改造工程,食品工業全面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進入90年代以后,又進行了新一輪的技術改造工程。在這一輪的技改中,許多糧食加工廠和食品加工廠對設備進行了更新換代,或直接引進全套的國外先進的設備,或采用國內廠家消化吸收生產出的新型機械設備??梢哉f這兩輪的技改工程對食品機械工業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進作用,食品機械工業已完全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機械工業。
上面這三個階段就是食品機械的發展歷程了,小伙伴們都學會了嗎?